首页 > 若兮考试网 > 考试查询 > 什么是双轨制教师 待遇跟以往的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? 内容详情

什么是双轨制教师 待遇跟以往的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?

勇觅山

若兮考试网将会带领大家了解什么是双轨制,希望你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。

什么是双轨制教师 待遇跟以往的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?

“双轨制”简单来说就是无编制,但待遇与编制无二。虽然没有式编制,但工资看着是很诱人的哦,与公职教师是同等待遇。

双轨制是没有编制的,属于合同制教师,在编教师是有正式编制的,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。虽然双轨制教师没有编制,但是聘用人员薪资标准参照编制内同级别职称人员薪资水平核算。

根据上面各位的描述可以看出,教师有编和无编还是有差距的,小编整理下主要的差距;

1、工资待遇差别,有编制工资高,无编制工资低;

2、福利待遇差别;无编不享受各种待遇,例如职称评选以及奖金等等。

3、稳定性差别,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;

4、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、班主任、行政人员.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,其他没有机会。

扩展资料

首先,第一种就是高校教师,高校教师在此次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,失去事业身份,那么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编制。那么,今后的事业单位上涨工资的时候,此类人员将不再享受这样的待遇。

其次,义务阶段教师,此次事业单位改革,明确保留体制和编制。被规划到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序列当中,并提升待遇,薪资不能低于当地的公务员。当然,这里的薪资问题指的是工资结构,并不是完全享受事业单位待遇。

那么此类人员在事业单位上涨工资,很有可能将会根据公务员工资体系上涨,因为文件中规定薪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,如果按照机关事业单位上涨,那么薪资问题将再度拉开待遇。

什么是“退休工资双轨制”?

退休金双轨制”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。所谓“双轨制”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。

具体说来,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“退休养老金双轨制”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。

一是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阶段(1951-1978年);

二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的探索阶段(1978-1991年);

三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阶段(1991年至2014年)。2015年1月14日,国务院发布《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》  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,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,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。

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“双轨制”的终结,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。

扩展资料

退休金双轨制的形成:

“双轨”的形成,则是历史和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。

上世纪90年代,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养老制,还是执行均为退休前75%的“单轨”。

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,养老制度的改革也相应划出了“国企—集体企业—民企—事业单位—政府机关”的路线图。备受争议的双轨制,正是这一路线图实施过程中的产物。

而另一方面,养老保险长期分属不同部门负责,导致政出多门,缺乏统一性,难言沟通衔接。还一个重要原因,是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,不仅是养老制度制定者,也是受益者,这种双重身份的利益冲突,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改革的阻力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退休金双轨制

双轨制是什么意思?

“双轨制”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。

“双轨制”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,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“双轨制”的弊端越来越明显,同等学历,同等职称,同等职务,同等技能,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,退休金也不同,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。

从总体上说,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。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,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,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,在这个过程中,就形成了一个差距。

养老保险计算公式

养老金计算公式:养老金=基础养老金+个人账户养老金。基础养老金=(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+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)÷2×缴费年限×1%=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(1+本人平均缴费指数)÷2×缴费年限×1%。

从公式中可以明显的看出,交的年限越高,获得的养老金也就越多,所以,十分建议交满15年后,继续缴存。

相关